肖睿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贵州苗族人,家族长辈为苗银传承人,从小听着祖辈们叮叮当当敲打银器的声音长大,对苗族银饰有着极大兴趣。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后,肖睿成更加深入地接触到新媒体领域并学习相关技能,而他也始终心心念念如何助力苗族银饰获得更好发展。
“互联网+非遗”的模式创新如今在网络上热度不减,但如何真正让苗族银饰走出大山、走向大众?大一时,面对家乡苗族银饰“好产品没有好销路”的难题,肖睿成将创业想法跟几位好友和盘托出,大家一拍即合。随后团队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发现,苗族银饰不仅存在销路不通的问题,宣传无流量、产品无创新,无法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高质量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产业之痛。
以产业痛点为引,肖睿成和团队成员向政府、企业等多方学习取经,最终确定了产品创新、推广创新、模式创新的“三新”方案,并通过设计、直播、IP孵化和电商平台等途径,完成非遗产品的销售转化。
“非遗的赓续,靠传承靠创新也靠传播,希望在新技术、新载体的加持下,让苗族银饰‘活起来’、让非遗传承人‘富起来’,这是我们团队的初衷。”肖睿成说。
传统的苗族银饰,以大为美、以重为美、以多为美,而肖睿成和团队坚持“小而美、轻而美、精而美”的创新设计思路,并就此与国家级苗银非遗大师合作打造了“50+类”新品。他们卸下了传统银饰的厚重感,为“老手艺”注入新活力,制作的新品款式新颖、容易佩戴,拓展越来越广阔的年轻人市场。
围绕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发展”的品牌发展理念,肖睿成团队通过村企合作模式,实现非遗带动乡村振兴;采用线下线上同步推广销售模式,实施“零启孵化”计划,成功打造包括“银匠雪儿”在内的5位“文化+产业网红IP”;利用大电商平台,创新通过传统电商、跨境电商多平台推动“黔货出山、出海”,建立良好的销售机制,进一步传播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及产品。
近年来,贵州省文创产业产值呈递增趋势,市场容量巨大,在政策支持不断加码的良好产业发展背景下,肖睿成和团队通过创新内容表达、打通线上线下等探索,在两年内实现累计营收超2000万元,发展300余位少数民族手工艺人加入,让苗族银饰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。
点亮本文【在看】与【点赞】,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;当【在看】数达到200时,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~
粉丝超百万,这个老师会魔法!作者:青年报·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臧素雅,图片由受访者提供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